万黎:做一名留下技术的援疆医生

石榴云/新疆日报原创 2023-04-05 12:50:44

  石榴云/新疆日报记者 高峰

  “只要大家能说一句‘他是一名把技术留下来的援疆医生’,我就心满意足了。”3月30日,援疆医生、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主任万黎对记者说。

  援疆1年多来,万黎推动新医大二附院积极开展胸腔微创手术,努力把现代胸外科技术留在这里。归期临近,他仍惦记着为大家创造交流学习的机会,协调组织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、重症医学、心外科和呼吸科的专家前来讲课和开展手术演示。

  “开展业务交流对医生来说很重要,只有通过不断交流,才能学习先进经验、提高诊疗水平。”万黎说。

  2022年3月,作为第十批第二期援疆医疗专家,万黎满怀热情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来到新医大二附院,担任该院心胸外科主任。他发现,在武汉市各医院常见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、肺段切除、食管癌根治、纵隔肿瘤切除等治疗新技术在新医大二附院开展得不多。

  “新医大二附院具备开展胸腔微创手术的条件,只是医生操作技术不娴熟,多采用开放式手术。”万黎说,他下定决心要手把手教会二附院的医生做胸腔微创手术。

  万黎来到新疆的第一台手术,是为一位早期肺癌患者做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。相较于传统的开放式手术,这种微创手术的切口更小,患者疼痛感也轻。手术成功后,科室医生连连惊叹:“没想到微创手术需要的时间这么短!”“没想到做微创手术看病灶看得这么精确!”

  万黎趁热打铁,鼓励医生开展微创手术。他把自己做的每一台手术,都当成现场教学,带着本地医生一起做。

援疆医生、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主任万黎(左)正带着该院医生做胸腔微创手术。图片由受访者提供

  手术做得成不成功,与每个医生长期摸索的经验密切相关。如何进行术前病灶定位?如何牵拉才能使操作区更好地暴露出来……在带着医生做手术时,万黎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多年摸索的手术经验和技巧。截至3月底,万黎在新医大二附院完成200余台胸腔微创手术,带出了1名徒弟,其他几位医生在临床技能方面也得到了长足进步。

  2022年6月,在万黎带着做了两个月胸腔微创手术后,新医大二附院心胸外科医生李元明开始做这类手术。起初,万黎还在台上或者场外指导,现在李元明已经可以独自完成手术。

  “万主任教会了我寻找胸腔内重要标志淋巴结的方法,使我在手术中能够更好地解剖游离肺门,减少了损伤血管和神经的概率。”李元明说,这些只有经过大量手术才能积累的经验技巧,帮助了自己快速成长。

  万黎还制定了详细的科室规划,管理与业务双管齐下,每个阶段都设有目标。他要求医生们学习先进医疗技术,购买了《胸外科手术学》等专业书籍,督促大家认真学习。他每个月给科室的医生们上一堂课,将先进的治疗理念普及给科室医生,鼓励医生们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……万黎来到医院的日子,每个人都收获良多。

  治病救人,却救不了自己的亲人,这是作为医生最大的伤痛。2022年7月,万黎趁着假期回到武汉,父亲在老家出现了呼吸衰竭的症状。因为提前定好了在乌鲁木齐的几台手术,他匆匆给父亲联系好医院就返回了乌鲁木齐。

  半个月后,万黎接到家人电话,父亲已到弥留之际。当他辗转9个小时赶到父亲身边时,父亲的生命已到最后时刻。万黎因此十分自责:“我要是电话打得勤一些,离得近一点,就不至于耽误父亲的病情,让他因为肺部感染失去生命。”

  在新医大二附院万黎的办公室里,放着几十面患者赠送的锦旗。一次援疆行,一生援疆情。万黎留在新疆的,除了先进的医疗技术,还有对边疆各族患者的深情。

责任编辑:夏青
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
相关阅读